方案大师 发表于 2024-9-21 08:19:21

衢州神农庙微修缮设计!

该项目是对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宁绍巷11号的神农庙(又名药王庙)进行微改造。神农庙始建于元代(1271-1294年),由当地著名医家刘光达创建,最初作为讲学堂使用。明代,神农庙成为医学学校,用于教学和交流医学知识。元、明、清三代,神农庙历经多次修缮,均由医药界出资并实施。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763年)由衢州当地医学界集体出资修建,1872年进行了大规模重建。民国时期(1912-1949年),兰溪的药材商人把该寺作为药业同业公会的会馆,又称兰溪会馆,会馆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庆祝神仙生日。

神农庙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呈长方形,四合院式布局。这座砖木结构建筑主要由前殿和主殿组成,
中间有庭院和厢房。1993年10月,神农庙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神农氏,又名炎帝,尝百草,造百药,为百姓治病。这座庙宇供奉着神农氏的雕像,作为祭拜他的场所。


设计团队在现场考察时发现,尽管之前曾进行过改造,但空间仍处于闲置状态,且略显破旧。原先的使用者用玻璃和木质窗玻璃重新布置了布局。
墙面绘满壁画,后厅墙壁上散落着雕像,木柱被漆成黑色,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庭院里杂草丛生。


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严格的文物保护规定。文物建筑的保护规定非常详细和严格,不允许改变建筑的外观、结构、内墙或地板,甚至禁止用钉子将物品固定在木梁和柱子上。这些限制让建筑师感到被束缚着,仿佛“戴着枷锁跳舞”。在这种限制下,几乎没有空间进行改变和设计,甚至连墙面的修缮也无从谈起。


# 以庭院为中心
为了增加功能,原先连接前后厅的走廊被用玻璃和木板隔开,只能通过露天中庭进入后厅。
因此,设计团队拆除了这些隔断,重新塑造了空间的动线,并清理并重新定义了露天中庭,
保留了庭院内原有的树木和水缸,使其成为整个空间的视觉焦点,并围绕其形成动线环路。
庭院被改造为纯视觉空间,串联起各个区域,并将绿植引入建筑空间,让古建筑焕发新生,两边的回廊不仅是前后殿之间的主要通道,也兼具展示功能。


由于文物保护法规的限制,设计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和讨论,决定采用类似展览策展的概念,
结合灯光设计作为主要手法。改造过程中,避免与原有墙体、柱子直接接触,坚持“先修后插”的做法。
前后殿墙面、受损的木窗玻璃、黑漆木窗花、梁柱等,均被彻底清洗修复,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
将建筑修复至原貌,同时刻意保留一些岁月的痕迹。
设计团队没有添加任何固定墙体或装置,而是通过可移动组件和模块化的方式重新配置了整个空间并插入新元素,
同时注重雕像基座、展架、软装饰和灯光的整合,旨在实现快速、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改造。


神农庙作为受保护的历史建筑,需要在保护与重新激活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在改造过程中,建筑师秉承了最少的设计干预原则,
根据场地条件,用简洁有效的手法最大限度地激活空间,同时成功平衡了可行性与经济控制。










项目名称:衢州神农庙微改造
地点:浙江省衢州市
委托方:神农寺
设计公司:y.ad studio
设计合作:杭州中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杨彦
设计团队:赵思源、严宇
面积:500平方米
施工方:衢州怡清室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材料:古铜色不锈钢、水洗石、黑铁制品
建设阶段:2022年7月-2023年8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衢州神农庙微修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