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被频繁提及,文化被奉上神坛,却是堆砌物质或形式来定义标签,关于生活的趣味,却未尝到达,甚至误解。 我们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之美,是历经时代无数次精华糟粕的『取』与『去』,才得以存留并延续至今,而非止步于恪守与传承。 历史变迁虽也带来断层与缺失,但对于美的探寻与求索,每个时代都不乏『不忧过去,不惧未来』的革新者,『勇于拓新』的意志,未言弃不妥协。 我们一直试图去解答,立足于当代的审美,重新审视所谓的体面与品味。深信生活所需要的美不是盲目趋和,是不被过去所挟持,不为未来所迷乱。 有坚守,有对抗。 来路亦可回望,前行如是光亮。 ![]() ![]() 步入客厅,莫里加的《夜溪》就将摄取你的心魄,他笔下的山峦,气象万千,延展出无穷无尽的意象。一深一浅两座长沙发,与地毯的跳脱形成对比。一组小叶紫檀南官帽椅,价值非凡却又内敛沉静,所谓“大音希音”也许正是如此。 ![]() ![]() ![]() ![]() ![]() 一旁的偏厅,罗汉榻、三才碗、玉制盆器等浓重传统元素加入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点缀,还原魏晋文人待客、清谈之场景,缎面的纹路、挂画的古朴色彩与窗帘地毯的用色相得益彰。 ![]() ![]() ![]() ![]() 餐厅延仗客厅的中轴对称,享受同样的奢侈尺度。值得一提的是,餐椅椅背的手工刺绣,来自苏州绣娘一针一线织就而成——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按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盘出龙图案,层层叠叠地铺就,十分重工。餐厅吊灯来自Mathieu Lustrerie,暖色的灯光透过青铜与水晶质面,映衬在描金漆餐具之上,粼粼微光,营造出大气,贵重的氛围。 ![]() ![]() ![]() 顺着楼梯循级而下,6米长的云石吊灯光影如泄,石屏上幻化的肌理,犹如一幅幅精美山水画,顺着山水的纹路,透出朦朦胧胧的光如数千年的文化长河,倾泻于底下的一组太湖石之上。 ![]() 位于楼梯底部的休闲区,专属于别墅的男主人,地毯仿若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为整个空间的态度定调,金属环形吊灯,与金属圆几相映成趣。作为社交空间,这里更私藏了他游历四方遇见的珍贵记忆。 ![]() ![]() ![]() ![]() ![]() “万卷皆生欢喜”——书房 明代吴从先在《赏心乐事》中,谈到理想中的书房——“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榻上欲有烟云气,万卷皆生欢喜,阆苑仙洞不足羡”,我们将这一切搬到了现实中。 打通负二、负三层,以为书房,一面挑高6.5米的书墙,可藏书6000余本,是书香门第世代相传的智慧。 案上设有笔墨纸砚,安放主人随性而起的诗意,更以香炉焚香静气,为书案萦绕烟云。以竹柏作陪,架上藏纳古物雅玩。 案前放置四樽石墩,其材料为木化石,是上亿年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改变而形成的遗世孤品。保留树木的纹理和形态,略加打磨,大小不一却更见情致。放置于古朴的地毯之上,仿佛从中生长出来一般。 ![]() ![]() ![]() ![]() ![]() ![]() ![]() “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居室 大面积的金箔画与静气内敛的深色系为主卧渲染基调,铜器的光泽穿插点缀,透过镂空的木质屏风,漏下了点点滴滴的夕阳余晖,映照在浓绿的枝叶,将卧室书写出了庭院的意趣。 “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自汉末以来,文人雅士必备一榻,以竹榻、石榻、木榻来表示自己的清高和定性,主卧一侧的罗汉榻,用以安放闲适的身心,展经史、阅书画,或倚坐抚琴,或睡卧闻香,案上搁放的珐琅古物与雅玩,更增添几分风雅妙趣。 ![]() ![]() ![]() 所谓秋敛冬藏,客房用深灰的沉稳静默,搭配墨绿的淡泊质朴,整个居室的秉性就在这样的基调中游走。金属质感的摆件,呼应青铜吊灯,在古朴的淡泊中透着一丝岁月沉淀的美感。 ![]() ![]() ![]() ![]() |
中国人近几年才学会为设计买单,就像学步者,你不得不容忍他们的蹒跚与踉跄。
精华推荐
换一换
这个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中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