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段时间,有个年轻设计师和我说,中国真正值得学习的华人设计师很少,在他眼里,只有贝聿铭和梁思成才是有思想的设计师。对于他的观点,我实在难以理解。 的确,贝聿铭和梁思成是已经公认的设计大家,但浩大中华乃至全世界,给人们带来无数美好视觉享受的设计师何止就这两位,比如有“香港室内设计之父”称谓的高文安,还比如素有“样板房设计专家”的,甚至比如现在最具偶像气质的设计师黄志达以及“自学成才”的22设计师登琨艳等等,他们都以自己无数经典的设计与精彩的人生,为华人室内设计届树立了一座座丰碑。学习和从事室内设计,固然要从生活中吸取养分,但善于学习那些优秀设计师的经典案例,也是让自己的设计尽快成熟起来的途径之一。当然,学习他们,不是说就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表达自己设计理念的方法与方式。要知道,这些设计界的精英,在得到广泛认可的背后,必然有他们非凡的一面。聪明的人都会利用巨人的肩膀,以更高的视高看问题。 我作设计的方式,实事求是来说,大多都是原创。在设计之初,一般不会东翻本资料,西看本画册的,然后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东西,拼凑到一起,美其名曰设计。但,这并不妨碍我不断地向同行学习。比如,他们对整个室内气氛的控制,以及室内动静空间的划分和空间的节奏等,都会给我以启发。学习这些东西,我一般不会是为某个设计作准备的时候去看,而是日常的一种习惯。日积月累,这些同行优秀的设计理念,逐渐充实了我的设计思路,具体到某个设计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喷薄而出。所以,当有的朋友说我的设计很新颖的时候,我说其实也是结合很多大师们的精华,当然,具体结合谁的或哪个作品,不但是普通消费者看不出来,连我自己也分不清楚了,因为这些学习与结合,不是对经典的简单模仿,而仅仅是学习了那些经典作品的理念与内涵。比如,我可以从一个历史很久远的西方古典设计作品中,找到适合我们今天常说的简中式设计中可以融合的空间逻辑,这样一来,必定丰富了作品的设计语言,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合生活的积累,设计就这不断的实践中,慢慢会走向成熟。 |
借鉴别人作品是我们每个室内设计工作者不可或缺提高自己设计理念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下边由室内设计培训中心教师提供的一篇冯克军老师关于此话题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全文如下:
精华推荐
换一换
谢谢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