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古诗与学做设计

2011-9-7/ 图像资料下载/ 设计理论/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初中起学做古诗,和起初最幼稚的习作加起来,总共也不过百篇吧,而相传李白是可以“斗酒诗百篇”的。尤其是近年来心情烦杂,一年之内也做不了三四首。做诗是需要闲情的,诗情是奢侈的。近年来虽则练习极少,但奇怪的是,偶尔试笔,感觉相比之前却大有提高。也许做设计和做诗都是殊途同归,设计的提高也促进了做诗的进步,也未可知。于是就静下心来,想想学做诗与学做设计的关系。
/ f+ B- v4 p  G- b( o; B; ^
6 F! e1 O+ L  {% v一切艺术学习的途径都离不开模仿,开始都是模仿。“天下设计一大抄”跟“天下文章一大抄”有异曲同工之妙。君不见现在谁出来一个成功的作品,社会上就马上会出现一批克隆版。抄得好的还能说会抄,不会抄的根本不知道该抄什么,拼凑出来的结果是毫无章则。这自然是看得出模仿水平的高低的。还记得ABBS上不知谁说的一句话:“下等抄造型,中等抄元素,上等抄空间,顶级抄意念”。这其实和学做古诗是一个道理的,刚开始只会写几句话像古诗的样子,几言,几句,然后做到能压了韵就很不错了。这个阶段等于设计的“抄造型”阶段。等这些基本格律都熟悉以后呢,经常读些前人的古诗,唐的,宋的,知道他们常常会偏爱某些字和词语,偏爱某些韵,便经常地使用,如“寒”啊“空”啊“飞”啊等等的,于是也不由自主地使用,句子就比较的考究起来了。这是抄“元素”的阶段,做诗经常寻章摘句的去套,就像做设计看图片的局部设计套在自己的图纸上一样。现在设计行业内,这个阶段的人最多。' O; H3 [! Z" o2 @1 g
& p' x& H6 f. z- [. _+ b
      再进一步,就知道模仿不能单模仿“词句”或“元素”。因为名作读多了,好设计看多了,就越来越懂得一件作品成功的原因,不是因为单纯的哪里好看,单纯的哪里精彩,而是一个整体的把握上面。做一首诗前人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主要写什么,怎样收尾,这是一个起承转合的结构问题,前人给我们作了成功的探索。可能这种结构比较的能体现这种感情,那种结构可能更能表达这种气势。能理解前人作品的结构层次,用这样的章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学到这里,作出来的古诗便有了章法,譬如书法有了“体”。近来拙作一首见笑:$ t# i7 |* P( ]8 L4 E0 c0 c
江南烟雨柳花香,
& H% S( i  s) K% v$ @, l. i  C7 V绝代佳人劝酒觞。9 Y9 B8 T% n, A/ S1 b, I
今夜相逢君莫笑,
8 G& t% `7 D) c7 Q* ?不知醉卧是何方。
) a2 e  k  j0 ]$ c. T% ?* ?; K4 F$ t7 B) Y# B5 x$ r7 c
隐约中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或者“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的影子。虽则无过人之处,却也稳稳当当,摸索到了些门路。+ f6 s! K: }! e+ V( G

8 q' n! q% T& i9 t( E. Z0 I      室内设计也如此的。虽则一时认识有限难于表达,但是当拿起一个比较成功的设计,认真分析,也能看出一些道道出来。功能上的流线、视觉的引导,空间的比例关系,界面的主次等等,都是一些可以模仿学习的东西。但这个时候就不是孤立的抄袭了,是经过理解之后的空间仿照。别人这样来处理这种组合关系,我也来模仿学习。
0 P$ g. H: F  ?7 N0 e3 ?
4 O0 t. ~1 z* S. S' W      秦工经常说空间的“起承转合”关系,对应具体案例,自己理解起来还是颇有难度的,有时间的话还请秦工不吝赐教。起、承、转、合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章法技法,古代诗词也体现这种章法。一首完整的古诗,特别是绝句和律诗,往往最能表现出这种章法特征。通俗一点解释可以这样:这种关系开始是会给你一种这样的情景,加强它,然后跳脱出来,表达主要的意思,最后结束下来,给人一种感觉上的东西,一种可以回味的情景或者说境界。“起承转”用的笔墨多,但是最后的意义还是在于“合”。虽然有些章法不一样,一般我感觉是这样的。空间也一样,空间也是移动的艺术,是情景的艺术。例如你进一个餐厅或者咖啡厅,你走进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是“启”;如何加强这一印象,这是“承”;在身体移动的过程中和视线移动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重点的东西,给人以冲击或者感动,这就是“转”;最后你坐下来,你的感觉这么样,舒服不舒服,味道这么样,这就是“合”。这一系列从开始到结束的情景,就是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启”得不好,格调不高,“转”得不好,平淡无力,“合”得不好,最终还是失败之作。家居设计也一样,入口玄关要格调高雅大方;如果客厅坐下来还没有经过“转”的过程,跟进门第一印象一样,就显得没有变化;“合”得不好,睡在床上感觉跟睡在客厅一样,这就是没有章法,是失败的。每种空间的性质不同,不是说“起承转合”就是从静到动再到静的一个过程,有各种的变化。跟做诗一样,我认为如果空间允许,笔墨在“转”的地方,要做足功夫,加强印象。如果重点放在开始或最后结束的地方,都是不适宜的,比如上菜,前面要先开开胃,而最后要以清谈结束,吃点水果点心,呵呵。不知道如此粗俗的理解正确否?& q& f3 m( [" X5 C: N
4 g/ q% ]; [  c
      最高级的抄“意念”,我可是不能了。高手常常都还是要“抄”的,关键是不死抄,而能融汇贯通,收发自如是也。李白虽旷古诗才,但是有时还是不免要抄一抄的。崔颢作《黄鹤楼》 :
2 K8 l; r3 ~0 ?' C! T+ O" s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 n$ d/ C+ y) N  O$ D3 {  p* K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6 j, _' `, O* [# v+ c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L& {9 U0 }$ ?' P- G' D9 d& Q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2 S# b$ G  V  Z7 J  K  U% q2 M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仿此诗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又有《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连章法结构都抄去了。高手过招,我等愚钝不好评论孰高孰下,就此事来说,一等一的高手还经常模仿学习,我辈且聊以自慰吧。3 h% E% {' U6 W* v3 p, i
5 Z, M; |+ Y; x# `" v: I
      结论:学什么都是殊途同归。
9 j, b: z! K$ K1 _; O* e# [5 U) x( i+ V) E, x  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标签: 设计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2

学做古诗与学做设计
拓者推荐
  • 自媒体特训营丨广州站
  • 拓者-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拓者年费会员,十大福利!
  • 小红书/抖音双平台获客实操课
  • 拓者丨风水布局与设计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