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作家塞·约翰生看来:“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终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不仅带来了情感上的慰藉,家中的一桌、一椅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欢迎下载【艺是网拍】app参与家居艺术专场艺术品竞买!
西泠网拍 · 艺是五月大拍家居艺术专场带你领略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家居魅力 01中岛乔治George Nakashima 中岛乔治,一个住在美国宾州的日裔美国人。二战时期,因珍珠港事件,中岛一家住进了位于爱德华州的日本人集中营。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跌落谷底之后偶然发现的新天地,中岛乔治在集中营中遇到了他设计生涯中的世外桃源。在集中营中,他跟随一位日本木匠学习到了日本最传统的木工工艺。之后,终此一生,他找到了命中注定——以木艺为业。 工作中的中岛乔治 在中岛乔治的许多作品中,都保留木质本身的成色,甚至不上油漆,而是通过一次次打磨、抛光,极大程度上保留了木材原有的自然之趣。在他的《树的灵魂》一书中,可以窥得他对于家具设计,甚至是对人生的领悟:为木赋之予灵魂,是其重生的方式。
尽管有些木材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完美,但是他认为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树木的生命才能够得以表征。他最喜树木根部,因为那里有着树、石头、泥土、小草挣扎共生的痕迹,鲜活而又有力量。这就是中岛看重的,由木材所表现出来的侘寂(wabi sabi)美学。
▲ 西泠网拍·艺是 五月拍品 中岛乔治George Nakashima(1905-1990)设计并制作 Conoid Bench长椅 长213cm 高81cm 深86cm 得自中岛乔治女儿Mira 从集中营释放之后,中岛乔治的一生都在与木艺和家人为伴。他带着家人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州新希望农场工作。在这里他购买了一块未开垦的森林,从1946年开始建造他和家人们理想的木工家园:Conoid工作室。在这里有他们最爱的层层树木,朝南的大玻璃......这样的工作与生活他历经了几十年。 在父亲的影响下,中岛的女儿Mira三岁开始就在木工台上练习钉钉子。1958年正在上高中的Mira与父亲一起合作,建造的项目Pool House的“实体模型”首次提出就获得了大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Mira跟着父亲学了20多年制作技艺,现在已经继承了家族事业。如今中岛家族继续传承着传统的木艺“匠人”精神,贯彻着这个家族对树木的崇敬。 中岛乔治和女儿Mira 除此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工业制造的千篇一律,中岛乔治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性。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由其本人手工制作,他会根据不同客人的要求,以及材料的特质设计制作,甚至有时候不远万里地去寻找一块合适的木材。 正因为如此,他的座上客中包括了我们所熟识的美国第41届副总统尼尔松、乔布斯、布拉德·皮特、斯皮尔伯格、朱莉安摩尔等社会名流。尼尔松总统收藏了近200件他的作品;对工业设计美学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乔布斯也认为中岛设计的椅子是“最合适的家具”。
▲ 中岛乔治George Nakashima(1905-1990)设计并制作茶几 长142cm 高38cm 宽61cm 得自中岛乔治女儿Mira 在中岛乔治结束了他的生命旅程之后,她的女儿Mira根据账簿又从以往的顾客手中重新买回了这些父亲的心血之作。此件拍品正是来自于他女儿Mira,可谓中岛乔治作品中的经典。 在这里生活,从事木艺工作的几十年,中岛乔治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了理想的家园,或许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意义。 02柯布西耶&皮埃尔·让那雷 Le Corbusier & Pierre Jeanneret ▲ 西泠网拍·艺是 五月拍品 L·Corbusier & P·Jeanneret合作设计昌迪加尔马毛扶手椅 长66cm 高89cm 宽58cm 2013年,在纪录片《起源》的镜头里追溯了一只名叫昌迪加尔椅的前世今生。节目中这只椅子以实木为框,采用的“柚木+藤”的材质组合,简约、流畅的外型,腿部呈V字形,吸引着大众的关注。节目的播出使得这只椅子重新火爆起来,让人不禁要提出疑问:这只古朴的椅子到底有何来历呢? ▲ 西泠网拍·艺是 五月拍品 宽48cm 深72cm 高70cm 说明:本拍品带有印度字母编号,表示该拍品原属昌迪加尔市某建筑 关于这只椅子不得不提到两位设计师——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那雷。关于柯布西耶,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流连于旧书店的年轻人安藤忠雄偶然间翻开了一本设计作品集。如同触电般的感觉,这年轻人被设计师的作品所震撼了,他急忙去翻看此书的作者——“勒·柯布西耶”。这是记载在日本著名设计大师安藤忠雄自传中的一个桥段,可见对于这位建筑大师来说勒·柯布西耶是他建筑设计生涯的重要启蒙导师。
设计师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那雷 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功能主义之父”。除了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成就外,他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1947年昌迪加尔城市规划项目就是他的代表之作,并且这项工作也是昌迪加尔椅子诞生的渊源。 在昌迪加尔城市规划设计当中,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由感性审美向理性审美逐渐转变。他运用自己所创造的新型度量方式“Modulor(模度)” ,以1200米乘以800米的矩形地块将昌迪加尔市划分成网格,这套网格系统包括了47个街区。此外,对于不同性质的地块,柯布西耶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整个昌迪加尔城市在他的设计规划下,成为了一个高度理性化的城市。
昌迪加尔市部分建筑群平面 在柯布西耶这位设计大师的光芒下,很少有人了解到另一位天才设计师的成就,他就是皮埃尔·让那雷。皮埃尔·让那雷是柯布西耶的表弟,在昌迪加尔的这段时间他和柯布西耶一起创作了大量的建筑作品,同时还设计创作了一些住房、家具。当今十分受大众喜爱的昌迪加尔椅就是皮埃尔·让那雷的一件作品。 柯布西耶是皮埃尔·让那雷的挚亲,更是他在设计之路上的灵魂伙伴。“实际上,他像父亲一样受到尊敬,像兄弟一样受到在建筑师办公室工作的大约50名年轻人的喜爱。”柯布西耶在赞扬皮埃尔·让那雷时这样写道。▲ 西泠网拍·艺是 五月拍品 长137cm 宽47cm 高47cm 或许是受到柯布西耶的影响,皮埃尔在家具设计上更注重实用性与简洁性,他设计的家具作品体现了几何线条的美感。对于昌迪加尔椅的制作,皮埃尔·让那雷结合当地实际,经过长期的对比筛选,最终采用了利于防潮和防虫的缅甸柚木和可以保持良好透气性的藤编,特别是椅子腿的部分采用了“V字形”,突出了集合构成之美的同时结实耐用,简约又不简单。 昌迪加尔椅最早是被大量用于国会大厦的行政办公室。但随着现代设计潮流的不断兴起,昌迪加尔椅逐渐面临被抛弃的命运,许多闲置的椅子被抛之于昌迪加尔市的大街小巷。 然而面对这些“废弃品”,法国家具古董商人éric Touchaleaume,却看出了其中的价值与机会。在了解了设计背后的故事之后,他为其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包装方案,借用柯布西耶的设计之名广而推之。随后又参加大量展览与拍卖会,终于将其重新带入到了大众的视野。去年昌迪加尔椅被来自意大利的知名家具品牌“Cassina”重新再版,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昌迪加尔椅的设计之美。 昌迪加尔市大法院 高等法院建筑局部 在昌迪加尔市,这两位设计师最典型的建筑设计作品必然是国会建筑群,其中1956年宣布落成的高等法院,也成为了设计师设计家具的灵感源泉。 高等法院的建筑形状像是一个制造阴影的盒子。高耸的柱子,穿洞的木墙,这种设计遮阳又降温,可以引来风的流动,置换建筑中的空气,也蕴含了法院公开透明的寓意。这种设计同时也被运用到了此款书桌的桌身部分。 ▲ 柯布西耶&皮埃尔·让那雷L·Corbusier & P·Jeanneret合作设计昌迪加尔办公桌 长124cm 宽83cm 高72cm 在当下可以说,人们正在经历一个速食的时代。现在,当看到这些年代久远的家具,我们不禁会感叹,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少的时间,付出最少的代价去得到最多的东西,但是有一些风景必须付出很多时间走过很多路途才能够达到。 从昌迪加尔市行政办公室,到流落街头,再到如凤凰涅槃般地重获新生,由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那雷设计的家具们印证着、增加着经典设计穿越时间的不朽魅力。 03 夏洛特·贝里安 “后来她回忆说:‘一夜之间,我从一个无名之辈变成了闪光灯追随的焦点。’”故事发生在1927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上,设计师夏洛特·贝里安展出了自己创作的小型室内装置艺术《屋檐下的吧台》。这件作品在争奇斗艳的展览中一炮而红,在不大的空间中错落有致地陈列着镀镍吧台、凳子、内置留声机、镜面桌和皮沙发。干练的线条,干净的几何形状,光线折射下的炫目,钢管的家具以及配合裸露的墙壁,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通透感。这样的设计吸引到了在场许多观众的驻足观赏,其中不乏一些专业人士与艺术家。 24岁的夏洛特·贝里安和柯布西耶 初出茅庐的青年女设计师内心不免欢呼雀跃,但是更加令其感到惊喜的是她的作品打动了一位眼光独到的观众,那就是勒·柯布西耶。 对于女人从事设计师这件事,柯布西耶不以为然,他曾经嘲笑过女人是做不好设计的。但是夏洛特·贝里安的出现的确是打破了他的固有偏见。年轻的女设计师或许就是靠着这份天赋和不甘于现实的冲劲赢得了柯布西耶和皮埃尔·让那雷的认可。夏洛特成为了柯布西耶的设计助理,之后他们开启了为期十多年的合作设计工作。 贝里安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据说寒冬时分她必须用报纸盖住双腿才能抵抗寒冷,但是,在这里她仍有机会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设计师,不断地践行自己的理想。 ▲ 西泠网拍·艺是 五月拍品 长158cm 高74cm 深48cm 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对于夏洛特·贝里安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与《今日装饰》等著作的影响下,贝里安逐渐认识到:家具不仅仅单纯是使用之物和装饰陈列之物。它更应该是一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是人们肢体的延伸,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是家具,也是建筑的延伸。 在她看来设计的宗旨并不是要让建筑物变得更加漂亮。这位法国设计师非常清楚,建筑领域的现代主义并不是一场美学运动,而是为都市生活和大众消费量身打造的一种风格。当然这样的思想形成更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1937年在极端主义席卷欧洲的年代中,贝里安的设计中融杂了许多她关于社会问题的政治观点。在那个战争年代,物资是匮乏的,对于她来说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要积极设计能够批量生产的价廉家具,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她更加关注的是家具的实用性,以有限的材料,价格更低的物料创造出更多的可能。“不管用什么材料,设计师都能创作出真诚的设计作品。”这种普世精神贯穿贝里安设计的每一件家具作品中。 当今,她的作品作为设计灵感已经被无限复刻在众多家具中,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身边家具的创意最初是来自何人,更不用说有谁知道,这些家具中蕴含着设计师们怎样的情绪与心情。 24岁的夏洛特·贝里安或许在当时很难预料到自己这一生的成就,但这位杰出的现代主义设计师无疑成为了今后无数设计师的灵感缪斯。 04 老北京宫毯&Artdeco古董地毯 ▲ 西泠网拍·艺是 五月拍品 274 x 353cm 白居易曾在《红线毯》中言:“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地毯,在过去,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物品,白天可将这些织物作为披在身上的衣,夜间则可作铺在地上的褥和盖在身上的被……千年岁月变化,斗转星移,由穿梭于纺车之间的丝线所编织的地毯也越来越华美,除了实用功能之外,更多的是被人们用来装点家居住所。 明清时期的北京流传着 “ 南北一条中轴线,四方对称布局严;外城内城加皇城,城城围着紫禁城。”或许大多数人听到这句顺口溜会猜到所描写的是故宫,但在京城的地毯行业,它描绘的却是燕京八绝之一的宫毯。 最正宗的北京宫毯都是用纯羊毛织造的,其中织造用到的线是用羊身上不带绒的那部分毛,称之羊毛纱。宫毯的图案设计也纷繁复杂,原本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纹样,随后融入了宫廷风格进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格律派”,绚丽多彩的花纹犹如深宫中传来的格律诗...... ▲ 西泠网拍·艺是 五月拍品 282x358cm 此毯为罕见的北京宫毯,区别于当时宫毯的构图及颜色,品相完好,寓意吉祥,构图别具一格。毯面以不规则构图编织蝴蝶梅花纹样。整体配色雅致唯美,编织工艺细腻精湛,质地柔软如绸,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此毯约1900年左右生产。 除了东方华丽的老北京宫毯,在20世纪的西方,能够代表中上层阶级家居品位的必然是拥有一条“Artdeco风格”的纯羊毛手工编织地毯。其典雅的配色,精致的花纹,更重要是是踩在脚下的柔软度的温柔感受,填充着人们内心的安全感。地毯厚实、柔软的真实触感,正是地毯所带给我们的幸福感。 …………………………………………………… |
本帖最后由 艺是网拍 于 2021-5-21 16:26 编辑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