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为了达成有意义的秩序而进行的有意识而又富于直觉的努力。 ——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清醒而自觉地观察除人本身之外的生命及形态,在历史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在思考与探索中,倡导在时代语境中演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更为本真的诗意环境。 本案便是以“生态美学”为核心,借用植物的语言呈现“自然生态/人文环境”这两者自然状态的发展过程,以 ‘没有围墙的植物博物馆’ 为设计主题感知自由呼吸,反思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构筑城市花园。 自然生态 生态美学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既现实又理想,在整体的设计观中以可持续性、绿色健康为目的,主要体现有序性、动态性及和谐性三大特征。 01.和谐 和谐美是追求视觉与感官上的平静,从时间、空间以及自然三个维度达到统一,甚至像吸引灵魂所向往的牵引力,不突兀存在宛若天生。接待区《鹿引》装置造景迎宾入殿,与天花处仿若自由生长延伸入室的绿植翘首呼应,用绿意生机展开徐徐画卷。 02.动静 “动静有,则意蕴出”。设计师在一帧画面中藏一个故事,激起人内心的涟漪,在虚实之间引起人的共鸣。譬如《水托城》以本案所处的泉城为原型,用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鲁班锁呈现,在最原始的自然材料中展现老城独特的风貌,凝结着居民独有的情感属性。 《凿冰》则是以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形式,唤起人们对儿时的活动乐趣共鸣,在细节中触动观者的故乡情结。 03.秩序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自然界的精彩与美妙总是在自发而规律的演绎。而人类文明本身就是对某种秩序的追求。设计师通过时光流转带来的光影变化,通过生态美学的绿植艺术,在设计序列中排布组合,以达永恒。 人文环境 在现代文学中,生态美学被有些学者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的、社会的、精神的层次。而人在其中扮演着三个角色,分别为“自然爱好者”“自然探索者”“自然保护者”。 01.爱好者 诗人泰戈尔说“我访问过世界很多地方,看到过很多事情,但很遗憾的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都已记不清楚了,不过住所附近的小草上附着的一滴露水却让人难以忘却。”这是人居于自然的人文情节,是由心的喜爱。 爱好是一种本能,而设计师大量将植物景观引入室内的第一层含义便来自于创造生活乐趣与自然美好。不规则天花是大山的轮廓,桌凳中奶白色如年轮般游走在原木中,造型就像是深林秘境中被风雨打磨的树桩,微风拂过,随处拈花一朵就是好心情。 02 .探索者“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对自然的探索亦是如此。当我们面对美好风景时,不断思考与揣度,那便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譬如在空间的《没有围墙的植物博物馆》系列装置中,设计师传递着山山而川,生生不息的自然魅力,花开花落终有时,但一颗种子早已埋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激发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去向自由与美好奔赴。 人文环境是,师法自然却能产生情绪共鸣的场景。譬如水吧台的《碧筩饮》,上半截源自曲水亭街的“暗流涌动”,下半段则是取自大明湖畔的‘接天莲叶’,结合碧筩饮的民间故事,表达出外出归家及家人思念远行之人之情,在被岁月淹没的老故事中,也能感受到人间烟火。 03.保护者 生态美学是设计师为真正自然而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每片花朵和叶子都落到归处,每一个物件的陈列都在有意义和有秩序的设计努力中,顺应与尊重自然。 在本案中,于景于物无一不是在传递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蕴意,同时契合城市肌理,将饱满的故事融入其中,设计师以生态美学的三个层次,人居者的三个角度为整体构架,并从审美角度打造集自然、人文、情感、艺术为一体的城市花园,最终在自我审视中思考生态环境的现象与重要意义,实现绿色保护的正向精神传递。 |
本帖最后由 几朵设计 于 2022-2-24 14:41 编辑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