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易理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在政治、军事、医学、天文、地理、人文等等科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历代易学大师呕心沥血,不断完善与发展《易经》的理论,并在实践预测应用中取得光辉的成就,用避趋吉的阴阳运行原理完全否定了迷信的宿命谬论。因此特辟《藏经阁》以收集各种易学著作。供有志于易学研究的网友谈经论易,列象玩占,共同发扬我中华文明之瑰宝。 *干 支 ) b9 ?$ P* X: D5 h5 O8 {! c w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记录年、月、日、时的符号,源于古历法,而后被中国古代科学文化采用,做为时空参照。中国风水学广泛采用干支,用来辨方正位,寻求天地人的时空相顺,而避免相克。 4 c/ U* h; ]( ?4 ^: T 干支,又称“干技”,古人将它们比为树干与树枝,干强枝弱,以干为主,枝为辅之。故名:天干、地支。 8 E0 D& e# A4 K; x/ h8 ~ 天干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 R" V1 Q( F. i. R. o' w% o 天干记日,地支记月、时,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年。 # N# a K8 ~1 V$ H 用干支配合来纪年月日时,是我国特有的方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将它们依次从头到尾互相排列组合起来,便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来源于土水木三星的天文相会现象。木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土星绕太阳一周约三十年,水星绕太阳一周约0.25年,它们之间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年。也就是说大约六十年土、水、木三星相会。十二月建制来源于太阴,即月亮在地球绕太阳一周期内,月亮环绕地球约十二周,即十二个月。 ! ^% @# x7 F6 X' x# b6 } K 由三个六十甲子推得一百八十年,叫三元。第一个甲子年为上元,第二个为中元,第三个为下元,这就是风水学的三元运气说。现代天文学证实,三元(一百八十年)是“九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中国风水学称“九星连珠”。中国采用的第一个甲子年是从黄帝开始计算的。 现代沿用的阴历,是夏历。《史记·历书》说:“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即: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中国风水学使用的年月日时,是采用夏历,实际是阴阳合历,俗称农历,以含立春之月为正首。这便是中国古天文学的“斗建”或称“十二月建”。斗建的意义是《史记·历书》集解所说的“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天极,处于恒显圈内,每天晚上都可见到。在中国古代,发现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鹃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指当时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天象。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使斗柄指示的方向与月份更密切配合,人们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正北为子原北为丑、寅,正东为卯等等。夏正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东北方丑、寅,二月指东方卯,……十月指西北方亥,下一个十一月又回到北方子。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经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 纪时,采用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所谓“小时”有“小的时辰”的意思,也就是半个时辰。若遇上这一时刻一秒不差地正处在上下两个时辰的交界处,就应该算作下一个时辰。比如正一点,应算作丑时;正三点,算作寅时。其它类推。 % C; R2 W( m, s6 E" P% t' x+ l ; s4 U* m5 @" i/ ? 中国风水学,特别要求算出准确的年、月、日、时的干支,然后才能由此推测出天地人之间的时空关系,即宇宙参照系。年月日时,古人又称“四柱”,即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有一天干和一个地支,四柱加起来共八个字,所以又称为“八字”。先得准确地推出人、事、物的八字,这在中国风水学中至关重要。 : O2 F$ X/ d8 F) c2 ^' O *干支的推算四柱,即八字推算比较难记,可用以下查表方式: & F- \2 k8 B& P% b {9 q1 F0 d9 Y' | l)推年干支:以夏历为准。可查阅日历书,如万年历,找出阴历的当年的干支,这很简单(也可按六十甲子年表中的排列次序逐年推算)。但同时必须注意的是要同时查阅一下节气,以每年的“立春”作为划分一年的真正界限(而不能光以正月初一为界)。如果时刻在正月立春之前则要用上一年的干支;如果时刻在本年十二月立春之后,则要用下一年的干支。 + l( X- @+ S! x$ Y* e# e* j4 u 例如:阳历1998年2月3日出生,则年干支为上一年1997年干支:丁丑。 阳历 1998年2月 4日辰时以后出生(即 8点 , c+ ~- N' q8 f3 ~' O 53分以后),则年干支为:戊寅。因为1998年的立春是2月4日辰时8点53分。按照习惯,如果恰在立春这一点出生,应算在下一年。 $ }. C' H o( K; K 2)推月干支 由已知当年的天干,就可以查阅下表来找出当月的干支了: : ?; C4 P( O4 P, c& `' g! B& Z 但是也必须特别注意,一定要同时查看当时的节气,来确定真正的月份界限(而不能仅以每月的初一为界)。在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里.凡是依次为单数的叫“节”;而双数的叫作“气”。推月要以“节”为界。如果时刻在本月的节前,就要用上个月的干支;如果时刻在本月的下一个节之后(即是说下一个月的节提前来到本月底了),就得用下个月的干支。因为在阴历中常有月份与节气打乱了的现象。一般,以万年历为准。 2 b3 \/ I; y! | M+ W/ P# A) |/ E 注意:以上是干支历法的普遍规定,而在八卦中则有所不同,即所谓“一节管三气”,那时运用的“节”与‘气”,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分配方法。 # j% y( |( c' \9 A% l 3)推日干支:推日干支是按六十甲子顺序排列,一般由《万年历》而得。年、日干支是由黄帝出生年日,按六十甲子依夏历顺序排列至今。 ; B- _) N, w e( C+ w6 M1 h 4)推时干支:由已知的当日天干,可查表而得当时的干支: $ B9 ?5 ~5 D; K( I [+ K1 v 一般,年日干支查万年历而得,月干支根据年天干,时干支根据日天干,是固定配合的。 & q( D& ^# L4 O " S& {+ U3 }, p" d 由以上可知,确定用事时刻的四柱八字,年月日时的干支均可由表查得。中国古人为了方便记忆和推算建立了各种掌上口诀,现代人则可查表而得。 *干支与阴阳五行 干支与阴阳配合是按干支自身排列顺序,凡是逢单的都属阳,逢双的都属阴。干支与五行的配合比较复杂,如下表:因为“干强枝弱”,加上干支内部的阴阳属性也不同,所以在与五行配合时所象征的意义也就有很大的区别。天干与五行:; w5 a* Q! G) Q, W; N. r' A 甲木属森林大木;乙木属花草小木。 ( k! ?: O3 O8 { 丙火属太阳大火;丁人属灯盏小火。 & s# D( l/ O) J: N% r2 v( ^ 戌土属大地之土;己土属田园之土。 2 F. l9 ]4 s* F" H* F 庚金属斧铁之金;辛金属珠饰之金。 壬水属大海之水;癸水属雨露之水。 # m! z' p1 @& I3 x; N% a T ! i8 \/ X3 l: v7 {8 o3 V 地支与五行;每三位代表一种五行,但第一位表示初兴,第二位表示极盛,第三位表示渐衰。唯有辰、戌、丑、未在分别属木、金、水、火外,还属土,有“四库”之称。 丑为金库,生亥子而克寅卯; 辰为水库,生寅卯而克巳午; 未为木库,生巳午而受金克; 5 T4 |+ _4 E$ X6 ^* m 戌为火库,克申金而受水制。 因此,辰戌丑未又称为“杂气”。更为复杂的是,每一地支除了本身的五行成份在内.而其中又以一个足以代表自己性质的天干为“本气”,又带含着其它一两个天干诸气. *干支的冲害, {# R; f7 T/ d' A+ D5 d 地支六害:子未害;丑午害;卯辰害;申亥害;西戌害;寅巳害。为地支六害,有制者无妨;无制者不利。例如:丙申年,乙未月,戊子日,丁已时,四柱中就有子来相害。故此,坎卦子方和坤卦未方,不能做建筑的“山”和“向”。 地支六冲: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如:午年生人,就不要住坎卦子方的宅子,因为子午相冲,有害。. o/ A/ r5 w6 }1 w1 { *纳音五行3 D+ N" |( Z: l# ~; {/ s2 ?& [4 g% X* ] 以上是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的“正统”配合,称为“正五行”。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纳音五行”,就是将六十甲子中依次序每两项代表一种特定的五行,共三十项,组成了六十甲子的“纳音歌诀”: “正五行”与“纳音五行”之间的关系是:前者为经,后者为纬,互相补充。 ; B- f2 n, i. x7 d9 ?. ~: f1 ]: |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之配合,变化繁杂,难以弄懂。其中科学道理,根据是什么?(比如:“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在中国古代各类术数著作中,均有论述,却没有讲清道理,这就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问有待研究。 1 E' G) r; l4 u 中国风水学所采用的天干地支是一种宇宙坐标系,它不是绝对坐标,而是相对坐标,它所反映的是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宇宙天体之间只有相对关系,是互为参照,并且,其特性具有周期循环规律。例如:构成宇宙的物质元素具有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中国古称五行:金木水火土);颜色的赤澄黄绿青蓝紫七色(中国古称五色:赤黄白黑青)的循环特性;音符的1234567i(实际是五种基本音,其中两个是半音,中国古称:宫商角徵羽)的循环往复……如图3-3所示。这种宇宙运行规律,用现代科学概括是螺旋周期规律。列宁曾提出了著名的论断: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上升式的。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发现了宇宙的周期规律,并把这一周期规律归纳为五个基本元或五个阶段。这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科学贡献。 |
干支生肖之干支干支的推算生肖干支与阴阳五行干支的冲害纳音五行
精华推荐
换一换
{:soso_e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