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3 E5 @* y- E! ^, V4 o 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城乡摁下了急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快进键。一方面是物理层面的现代化建筑空间海量涌现,一方面是城乡传统的室内外公共空间面临凋敝和零落。于是,旧日辉煌如何焕活,新生力量如何创造,成为时代新课题。 ' \: D" w) D8 y2 N' K( `4 `3 G* X# s4 {, s/ R0 F 走进坐落于广州天河由一处军工老旧厂房微改造而来的知识空间办公区,我们首先看到的便是红砖与灰瓦。绿荫环绕之下,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落一地光影。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知识空间创始人黄伟先生。 五年前,他们从三人的小团队出发。而今,知识空间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拥有“知识空间”完善商标及品牌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广州设计之都的战略合作单位。 此次DESIGN TRENDS 设计趋势特别访谈跨界创业者黄伟先生,剖析其从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到扎根设计行业的创业历程,以其独特的视角切入,洞察社会迭新,并进一步探索未来设计趋势。 6 J. Y/ K& ~, P& e( L 4 e6 T3 w$ b* U$ K( N' p) y 6 { u# M+ t" {1 W+ f& p7 U- { t5 q - i* E5 U' G" W, i& X4 g2 ~ 黄伟,湖北恩施人,知识空间创始人。先后毕业于湖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分获文学学士学位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下海创业前,其曾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深圳新闻部记者、珠三角新闻部采访策划室副主任、广州新闻部副主任等职。 从事新闻传媒业期间,曾策划参与《广州策论》《珠三角竞争力报告》《大战略 新引擎——珠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等重大主题报道,对中国政经有着较为深度的认知。跨界创业五年来,他和团队深刻地认识到,设计正变成跨学科、跨行业的复杂创新活动,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质变,设计行业必须要有全链条增强思想厚度和知识浓度的行业自觉,才有机会去拥抱真正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3 [+ X+ e% m, L; e" e: B2 | p7 u . |* k7 _7 P+ h8 W2 U7 c 4 |* f# g7 t# V; C% Y% | / \5 b" w# ]7 H$ r4 a8 p- K 4 W" }- M3 u9 A6 n9 v # 01 从出峡到下海 知识空间,在时代中演进 * |" V: r4 K1 Y; `- D1 l) N# t1 K, u8 C$ C$ O% [, A# a 7 {7 s# Z+ z: i8 w 从李白、苏轼等唐宋名家起,长江三峡一带便流传着“出峡”的在地文脉。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走出大山,走向江海”成为了越来越多川东鄂西年轻人的人生抉择。 “我们是在信息化社会前夜这个特殊时期,于湖北恩施大山里成长的一代,那里是真正的巴山楚地交界地。在川东鄂西一带,祖辈就有‘出峡’的讲法,到了宜昌就算‘出峡’了,从恩施到武汉到广东,其实我一直都是沿着‘出峡’的脉络向前而行。”黄伟徐徐说道。 3 E2 N2 u: @( K/ G, ?4 ~3 `- H作为伴随着信息化社会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黄伟认为“出峡”其实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更多的还在于思想意识层面,“我们这代人更勇于走出舒适区,敢于去拥抱变化和面对变革”。 供职于媒体期间,黄伟同样面临着岗位的变化和城市的变换,“在这个过程中,坦率讲既有被动的成长,也有主动的选择,但无论如何,我都始终秉持着拥抱变化、奋力前行的积极乐观心态,深交同道、扩大视野、沉淀知识、积蓄力量。" 5 ^- |' J: A5 g4 O. T6 a . Y2 |) t0 x3 l/ i B7 N6 f 访谈现场 - , L, X5 X% u2 F( s 2018年,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然而在这一年,却有人说是创业浪潮黄金时代终结的一年。虽大环境如此,但黄伟却锚定专业领域毅然创业。 1 t4 `1 ^5 `/ x& Q& a" n “广东是创业者集聚的‘洼地’,因工作之便,我曾深入了解过不少创业者及团队,万众创业浪潮之下,有人登顶有人陨落,可以说,我们也见证了企业的沉浮、市场的兴衰,所以对创业这件事不算陌生。我结合个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洞察、对城市的理解、对行业的认知,决定沿着‘出峡’的路径,开启‘下海’的历程。”黄伟如是分享。 ( T. t1 b& b. [1 C1 m5 v 彼时,恰逢国家正式开始实施一系列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紧接着,国家又旗帜鲜明地鼓励各类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正是乘着这一股东风,知识空间应运而生。 ; x+ ` n. c. D7 D/ I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知识空间提出,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质变。“珠三角拥有中国乃至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产业链,是中国最好最优展开设计创新和变革的经济区域。”黄伟认为,设计行业变革应该从创新人才和产业链条两端来入手,“打下这个地基,夯实这个根基”。 历经五年发展,知识空间确立了“好空间,知识造”的发展愿景,将公共空间作为产生和创造商业机会的主场景。目前,公司已是一家集智库研究、主题策划、空间设计、视觉设计、艺术展陈、数字互动、施工运维、项目运营于一体的知识空间营造商,业务网络也从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出发,开始向武汉、长沙、海口、北京等全国城市延展。 1 y3 R4 Z2 W; Y" U) D ; a* B& ]; V. j& R5 A $ z6 u2 |4 |' N/ } M5 ~ k 1 A; m& {& a. Y" L% b1 [ 5 h! j: ]) b: u- y. y7 a : W3 n( i& U' m4 ^! E # 02 好空间,知识造 让公共空间更有思想文化内涵 . Q. w) u9 ^% v; s# b9 ` 21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而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投射到人们的生活场景中,公共空间是必须迈过去的一环,黄伟认为:“从根本上说,是否有思想文化内涵,是决定空间品质的基础标准。” 6 u0 y0 I9 p$ H* I | 8 v& [ q. E) L4 N7 H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空间本身即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方面不缺乏宏大叙事,但硬币的另一面,社会还存在大量的“有血有肉”“细致入微”“小而美”“精而新”的公共空间营造需求,“进入新时代,公共空间的规模需要扩大,更需要提质”。 要做到每个公共空间都有思想文化内涵,绝非易事。知识空间团队认为,这不仅仅是技术和路径的问题,更是理念和方法的问题,需要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我们倡导的‘三化’设计理念,即智库化设计、艺术化设计、数字化设计,从本质上说重构了营造的生产流程,为公共空间的新生、再造和活化提供了多向赋能的可能性。”黄伟阐述道。 * \1 s! \: j" p' @0 m# a * |' `, `) T3 D& f( ~ # M- b; m5 g# A2 |1 A. J ; m' z! L3 Q, f: v' } 近年来,知识空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 深度参与广州“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的综合设计,融合创新运用音乐及其他艺术元素,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广州十大公共文化场馆设计营造系列打卡艺术装置。 深度参与武汉文明空间形象塑造和空间营造,在城市地标和重要节点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构建深化市民养成、展示创建成果、塑造城市形象的平台。以变体的“文”字为主体,融入武汉人文元素,展现武汉文明特质的新空间成为江城新风景线。 % n! Z, x7 u K* |/ @ 深度参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英烈人物主题展馆的设计营造,巧妙借鉴木刻版画这一大众熟知的红色艺术形式,融合雕刻、手绘技法,针对建陶瓷砖综合材料进行工艺创新和艺术创新,提升空间表达的艺术性。 & H; h' d0 S: [% f# T h2 v7 @, W! D3 @" R8 g8 l9 g) e- ^2 u 在佛山三水,依托中山医学院陈心陶教授防治血吸虫病事迹而营造的初心学堂,成为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广州白云,运用解放战争新村革命根据地史实打造的红旗坊,成为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的研究基地。在韶关新丰,协助遥田镇江下村深挖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这一地方红色资源,建设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在湖北鄂州,精心活化抗日战争时期鄂南抗日桥头堡这一珍贵红色资源,为这一全国首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注入更多的思想文化内涵。 8 E! e/ |: `: {' C6 K1 P - z- i. \& L1 e2 U$ R L7 x9 T3 f- z4 i9 u : y$ Z/ U- i8 M" {& g 仅以红色文化领域而言,知识空间已形成集红色智库、图书策划、空间展陈、标识打造、空间虚拟、艺术创作、主题论坛、数字实训、整合传播于一体的智库化、艺术化、数字化产品线。当前,知识空间正聚焦红色文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化校园四大版块,助力城乡公共空间扩大提质。 t# {. W, V% w( I: O( h P! W, f4 m" k& l, {' E8 J! @# }( s4 P 3 ]7 h3 |5 {6 r0 d6 C* B+ d * d, O% k8 J& ?- G K$ d1 a( T; x # 03 驱动设计发生改变 每个人都能成为智库化设计师 - K! K$ |0 V2 M1 {% k. c! o) V 在知识空间团队看来,设计行业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改变,其本质已演变成为一种将策略性、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创新活动,是创新链的起点之一,也是价值链的源头之一。 ' {) P3 [4 ?2 F# C! A4 i7 p' R( h; X* w; E5 y* I2 b: n6 G - F+ D: A, V U$ [) m# P' s1 V - s; O4 b, f$ S) V: w. p' n: U 1 P4 M* u% \% B4 c" U1 K 历经五年探索,知识空间团队正在通过扎实的实践,去驱动设计发生一些改变,他们的思考及行动包括: 0 [) N* e4 [- Q+ ~2 n6 f5 K. F数字化设计不仅仅是把数字化技术和产品融合设计于具体项目中,更要把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方式嵌入设计流程本身,去提高设计效率和创造设计价值。 设计正变成跨学科、跨行业的复杂创新活动。某些核心要素是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这一前端环节来完成,某些核心要素必须要在产业创新活动和创新企业运行这一中后端环节来完成,需要两端一起发力。 ) Y3 b+ S7 l8 w, } 设计行业必须要有全链条增强思想厚度和知识浓度的行业自觉,才有机会去拥抱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才有能力去真正践行新发展理念,才能去迎接当下的挑战。 9 m( h M% O/ o& I$ H0 b: }) P& a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设计行业提高效率和质量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也对从业人员驾驭知识体系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从业人员要保持更多的开放性。 ! y7 x2 j6 l5 c# c, R$ B7 x( u 设计行业的企业创新组织越来越呈现出知识化、智库化特征。有志于成为设计行业的优胜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理念变革、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 1 M0 _) P( E8 g' Z, B" _, X; w$ m* J' K' j b5 K4 ]; j$ J3 D 7 e9 U% M/ m/ b; `6 w9 t U) Q" m, I 在黄伟看来,他及团队在主流权威媒体的工作经历,其本质是一种知识生产行为。如今在知识空间,则通过知识生产发散并与其他方面结合,实现从平面转向立体,从短期走向长期,及至更多时空维度的创造,在这其中,智库化设计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智库化设计思维,实际上呼应了设计内涵和外延发生的质变,首先,凭借技术工具,节点智库功能获取十分容易,其次,梳理、归纳再创新为核心的学习能力,让这一过程变得容易操作。”黄伟表示,在其团队中,每个人都是智库化设计师,无论是前端的研究员,还是后端的设计师,彼此之间都能更好地实现双向融合,“都具备发起进攻的能力”。 — 比尔·盖茨曾说过:“时代是属于那些有勇气奋进的人。”与黄伟先生共同成长起来的那一代人,他们曾在时代的激流之中奋力向前,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设计新力量的诞生。 & r6 [5 V/ E4 X. A t) C% ] . s" m- W Q; b1 S o. I V8 u+ o& }( Q- `: Z$ w! d' O' E# I" c “未来,我们期待知识空间能够始终像星辰大海一样,不断吸纳并沉淀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知识,同时这些知识又会在互相产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创造出新的事物。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相信只要一步一步向前走,知识空间未来将拥有无限可能。”黄伟展望道。 3 c8 J, H. { @5 H" A$ I . _7 C3 N$ ^* o$ f . m" E1 r U& E4 z/ s: t2 @ & a6 y& W2 `4 i ) [6 O+ ]: [3 L- J% l4 Y' @2 i " u3 c0 F, @- K7 g p6 ^5 ^ 以实现城市品质人居生活为出发点,「DESIGN TRENDS设计趋势」以设计为链接,发现趋势、探索产品力,赞颂中国好设计。 我们坚持设计的人文理想,定义在地产、设计与大家居领域,以全球化视野挖掘商业环境,以专业的设计产品力逻辑来经营该平台。我们鼓励推陈出新的研发,真正为人居环境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我们关注在设计领域钻研与精耕的人物,让专业者输出有价值的观点;我们报道优秀的地产产品体系、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与软装设计作品。 & P4 Z9 ^: ]# L3 |" B$ W9 _5 A& d1 m0 U4 e, ~0 K4 f3 u 7 C1 N! Q( D8 u6 y* q ; ]' _; E0 j$ ? 高屋建瓴,深刻追溯 回顾过去,正视当下,看见未来 + ] ~* i0 v5 ?$ p |! a$ R6 K8 R0 \; w( y5 s9 S 翻开《DT趋势人物》访谈集,你将迅速发现这是一座扎根地产设计领域横跨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研究的智库,我们与活跃在海内外地产、设计界一线的领军人物展开深入对话,回溯成功企业发展历程,发现与分析前沿信息,同时呈现具有创新意义的行业思考。 7 _2 m; l) H6 `* i; x4 }4 P! p1 r7 _$ V1 @) Q1 ~ # 策划 0 l; Y( c2 V# ]% m! p1 V& _0 R2 d. l 2 c# c. e1 Y. z0 @ 总编 / Melody 产品总监 / Jeff 华南主编 / Nina Fang " ^( I* _( t5 e4 f( I8 r6 A 原创内容,非授权不可转载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