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十钟山房所在的浙江松阳陈家铺村被誉为“江南最后一片秘境”的村落样本。 十钟山房博物馆是一个民宿接待大堂,由方夏设计主持,空出本可以作为客房去盈利的空间并在其中实现一个小型博物馆的功能,用以给游客展示当地村民的生活,且免费提供给游客一个公共空间。 十钟山房隐于郁郁苍苍的半山腰,夜晚俯瞰,通体透亮。 2024年,十钟山房博物馆开门迎客,复合型空间激发出这片土地新的能量。 方夏设计创始合伙人罗振华与既是投资人又是设计团队重要成员的陈钦若一直在想:十钟山房博物馆应以尊重村落原始肌理为宗旨,用一个玻璃天顶去重构一个新的属于陈家埔村的公共空间。 在经历多方探讨与争取之后,好在方案最终还是如愿以偿。 建筑坐落于陈家铺村最为热闹的地段之一,从山顶俯瞰,很轻易就能凭借玻璃天顶的设计特征聚焦到它的所在。澄澈剔透的一方天顶如一面旗帜般书写陈家铺村的“新地方志”。它给予了村庄第一个可以停留的公共空间,也将村子的日常生活与文脉呈现给远道而来的人。 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乡村寻找质朴宁静,却又受限于相对单一的空间,很难满足客人对乡村生活的体验需求。与此同时,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公共空间该如何营造?是否可以与民宿结合? 在一系列问题的索引下,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开发的民宿,作为大堂,十钟山房博物馆重点去讲述在地的文化故事。合伙人周周细心整理线索并在空间中重塑了村民的生产与生活场景:做饭、喝茶、舂米、祭祖、看书、起居等,从而提供有吸引力和价值的体验。 十钟山房与原住民的房子别无二致,完美融于崖壁村落之中。但实际上,它改建自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房子,设计选择尊重村落原始肌理,部分拆除重构,以夯土与木构房中房来组织空间。 传统的天井以带有玻璃天顶的形式革新演绎,顶部的老虎窗引入相对稳定的自然光,且拉近了周遭环境与建筑的关系,隐喻着设计对在地化的关注。 西南角的厨房在常见的桌、厨之外,合伙人陶睿专门搜集了一件地域性极强的蓑衣。山林中的松阳常常会迎来雨的光临,村民出门前随手穿上蓑衣就能在室外活动自如,老物件如神来之笔。 我想,真正的复兴不是收集,更是由表及里的唤醒与共鸣,是将人情味归还给建筑——用罗振华的话说,就是曾经的生活被召唤回来了。 罗振华与周周商量用空间来打造一个公共空间去展示村民的生产与生活的场景:在混凝土结构基础上置入灵活的轻型钢结构并与木构形式相一致,在大堂中实现了“天光中庭”。 在兼具美学与展示功能的展架设计时,合伙人陶睿选择用成本更高、维护更难的和纸来代替塑料制作,纹理婉约、色泽素雅,秩序感的堆叠下令其如放飞的孔明灯般浪漫。 充沛的光线萦绕在大堂,七米的挑高让人对空间的关注自然地从平面走向纵深。光明和阴暗不但辉映着空间,也隐喻着时间。而这也正呼应了松阳十钟山房博物馆对于时间的记录和记忆。 照明设计由PROL光石操刀,以最大的节制和最大的温柔去包裹一物一器。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建筑史便是以“木”写就的,而在松阳这片土地上,如果说夯土是其建筑的基石,那么木材便是灵魂。 方夏设计的陶睿和周周全程克服各种困难统筹设计与落地,软装工程中更是花费几个月时间收集邻近几县的家具与饰品,就为了这份特殊的韵味! 一张罗汉床,几盏床头灯就构成了卧室的场景。如今已经很难见到的罗汉床也是她从村落中收集而来,偶尔的瑕疵中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当大家都在摸索如何以发展旅游和保护环境的方式去做好乡村振兴的时候,陈家铺村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陈家铺村是少有的特别严苛地保护自身村落肌理的村庄,这点特别像欧洲的小镇:用一种近似苛刻的保护的方法,让原有肌理能保留下来并长期吸引各国游客。这些自然且长期生长出来的肌理恰恰是最令游客向往的,陈家铺村很严格地去执行了,村里新建筑的外轮廓和之前旧建筑基本一致,让人心生向往。 谈及设计松阳十钟山房博物馆的初衷,方夏设计和陈钦若认为:许多人驱车三小时而来,只为看一眼六百多年村庄中的人到底是怎样生活的,应该为这些好奇找一个诗意的落点。即便在松阳以这样一个空间去回应太过奢侈,但却无比有意义。 方夏设计没有用城市审美去完成乡村振兴,而是利用空间建立属于乡村自己的美学体系和生活记忆,在有所不为中创造出别开生面的活力和价值。 项目名称|松阳十钟山房博物馆 建成时间|2024 项目地点|中国浙江松阳 建筑面积|160平方米 占地面积|230平方米 建筑改造设计/室内设计/软装展陈工程|WIT方夏设计 设计团队|罗振华 陈钦若 周周 陶睿 赵公普 杨林 陈文懿 照明设计|PROL光石 结构顾问|曹媛萍 结构设计|中外建华诚 建筑及机电施工图|奥福&梁良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