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TAPMI 永续发展中心设计!

5 天前/ 商业空间/ 场馆/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印度曼尼帕尔 TAPMI 校园新气象:永续发展中心大楼的兴建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位于印度南部海岸的现代化城镇曼尼帕尔 (Manipal),自 1953 年初发展至今,已成为南印重要的教育枢纽。当年,T. M. A. Pai 博士为此地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当时的居民仅 2000 至 5000 人。如今,曼尼帕尔已发展为拥有 25,000 至 30,000 名学生的学术重镇,学生人数约佔该市人口的 50% 至 60%,教育产业可说是此地的经济命脉。

然而,随著校园内一栋栋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兴建,都市的纹理逐渐僵化,这些年轻的流动人口缺乏活动的社交空间。为了改善此问题,塔塔帕尼管理学院 (TAPMI) 的永续发展中心 (Centre for Inclusive Growth & Competitiveness) 重新构思与规划校园内的学术空间,试图为此不平衡的状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tz (1).JPEG

tz (2).JPEG

tz (3).JPEG

四十英亩校园内的焦点
塔塔帕尼管理学院 (TAPMI) 的永续发展中心 (Centre for Inclusive Growth & Competitiveness) 坐落于广达 40 英亩、绿意盎然的校园内。此校园位于一处能俯瞰如画般优美山谷的小山丘上,并享有邻近森林绿冠的环绕。

虽然永续发展中心的基地面积仅约 464 平方公尺,却占有校园内的重要地理位置,与邻近环境有著灵活的互动,而更广阔的校园环境也因此而产生关联。此基地的地理位置相当醒目,位于校园内主要道路的环绕处。这条校园要道,顺应著地势蜿蜒而下。基地周围的视野景观,融合了开放的空间与学术氛围。

tz (4).JPEG

tz (5).JPEG

从空间机能到场所精神
委託方的需求,深深植基于塔塔帕尼管理学院 (TAPMI) 的核心价值,该学院强调学术空间的设计,应该要能够激发合作,并促进有意义的互动。这所永续发展中心的规划,包含教室、行政办公室、工作坊以及一间小型的自助餐厅,原本预计配置于地面层和其上层楼。

然而,这样的空间配置,也让建筑师开始思索:此设计案能否超越原本的空间需求,进而重新定义学术场所对于曼尼帕尔 (Manipal) 这座城市的意义?

于是,设计团队开始重新诠释传统的校园建筑,并致力于创造出超越一般学术用途的空间,让此中心成为一个真正的社区枢纽。希望这栋建筑物,不只是提供教学与研究的空间,更是能够让学生、教职员和当地居民,都能够自由使用、自在交流的公共场域。

tz (6).JPEG

tz (7).JPEG


tz (8).JPEG

设计策略三大主轴,扮演校园、社区与城市的连结者
The Purple Ink Studio 事务所,为 TAPMI 永续发展中心 (Centre for Inclusive Growth & Competitiveness) 所拟定的设计策略,不只反映,更重新定义了这栋建筑物在校园、社区和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

设计策略,主要奠基于三大核心概念:

将建筑物视为社交与公共空间
将建筑物视为地景的一部分
让建筑物为城市服务
这三大主轴,引导著设计团队,一步步地将这栋建筑物,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学习与交流场域。透过这样的设计策略,希望这栋建筑物,能够成为一个连接校园、社区和城市的桥

tz (9).JPEG

tz (10).JPEG


活用屋顶露台空间,多元交流场域,促进人与人连结
设计团队没有将空间向上或向外扩张,反而更进一步探索了屋顶露台的空间潜力。在当地,因为降雨量丰沛,露台空间通常较少被使用,为了让此空间能更有效地被利用,设计团队为露台增设了遮雨棚,使其成为一个无论晴天或雨天,皆能开放给众人使用的多元场域,为这栋建筑物延伸出「第二生命」,让学习与社群活动,能够在此共存共荣。

露台採用阶梯式设计,并与地面相连,人们可以轻鬆地从地面层,沿著露台拾级而上,一直抵达屋顶。此设计模糊了建筑物与地面的界线,鼓励人们与这块土地产生更紧密的连结。露台的设计,也让这栋建筑物,更进一步地融入周边的地景之中。




以中庭为枢纽,连结室内外空间
建筑的核心区域,是名为「Angala」的开放式圆形剧场,此剧场位于地面层,与邻接的道路相连,方便人们进出,更可作为举办各种活动的核心场域。建筑团队致力于让此中心,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生机蓬勃的场域,进而带动整个社区的发展。

为了让 Angala 中庭,能够成为具有通透性的连接枢纽,设计团队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为露台空间增设了遮阳顶棚。设计团队从印度瓦拉纳西 (Varanasi) 的河岸阶梯 (ghatscapes) 常见的传统竹製遮阳棚 (Chhatris) 汲取灵感。

此种被称为「Chhatris」的遮阳棚,由竹子编织、搭设而成,在当地不仅仅具有实用的遮阳功能,更是商业、宗教与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除了提供遮阳避雨的功能外,这些遮阳棚,早已成为当地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承载了印度传统建筑工艺的技艺与美感,并且象徵著在地工匠的文化延续性。设计团队以现代建筑工法,重新演绎这项传统元素,让这栋建筑物,能够因地制宜地融入当地的环境脉络。



跨越世代的技艺传承,打造具有凝聚力的实用空间
设计团队与技艺精湛的在地工匠并肩合作,藉此让这项传统工艺,不只连结历史的血脉,更能进一步将技艺传承给未来的世代,进而赋予这些工匠们新的使命与价值。在地工匠们以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为这栋建筑物,注入了属于当地的文化灵魂。这些由竹子编织而成的遮阳棚,在露台空间上绵延开来,彼此错落有致地交织、连结,形成了一张具有高度整体性与实用性的顶棚网络。此设计不但创造出遮阳避雨的空间,更展现了传统工艺在当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可说是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消弭建筑与地景的分野,创造人与环境紧密互动

设计团队更进一步将建筑视为地景的一部分,致力于消弭建筑量体与土地之间的界线。这栋建筑物,向外延伸进入社区空间、举办活动的正式空间,甚至时常成为连结不同高度地势的要道。透过桥樑、坡道以及延伸至地面的建筑量体,设计团队让这处空间,能够方便所有人使用,真正落实无障碍的通用设计原则。建筑物不再只是封闭的量体,而是能够与周遭环境产生更密切的互动。


成为连结学术与社区的友善桥樑,为校园生活注入活水
TAPMI 永续发展中心 (TAPMI center) 不只是一栋校园建筑,更是一个充满活力、为广大社区而生的节点;它消弭了学术殿堂与民众日常生活场域之间的隔阂。这栋建筑物甚至没有设置大门,没有任何有形的阻隔,营造出开放、无障碍的空间氛围。即使在下课后,学生们仍旧在此流连忘返,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让此处成为师生们持续互动、激盪思想的场所。透过将地景元素与共享资源的概念编织进设计之中,此设计案呈现出一番既创新又扎根于在地脉络的永续发展愿景。


从结构到室内设计,颂扬材料质朴本质
设计团队将整个设计概念,从建筑结构本身,延伸到内部空间的规划,两者间的关係可谓一气呵成、毫无窒碍。儘管室内空间的设计层次丰富,透过材料的选用,颂扬一种质朴的、具有触感温度的原始况味。这个设计案,採用连结过去与现在的材料和工法,确保该地区的工艺传统,受到妥善的保存与推广。

民主化、非线性以及多孔隙发展
TAPMI 永续发展中心,代表一种对未来学术校园的愿景,那就是走向民主化、非线性以及多孔隙的发展方向,可谓高瞻远瞩。这个具有开创性的模式,能够持续地发展与演进,以满足当代学习的需求,并同时拥抱与推广在地文化,鼓励人们活在当下,也为迎接未来做好准备。同时对永续发展,提出新的见解,除了生态环境的永续,更进一步将文化延续性纳入考量,将这栋位于印度的校园建筑向每一个人敞开,为教育空间的设计,开创出新的格局。






















作品资讯
作品名称:Center for Inclusive Growth & Competitiveness for Tapmi (塔塔帕尼管理学院永续发展中心)
作品位置:印度 Manipal, India
作品类型:竹构、校园建筑、教育设施、永续建筑、印度建筑、印度建筑师
设计单位:The Purple Ink Studio
基地面积:未提供
总楼地板面积:1160 平方米
竣工:2024 年
摄影:Suryan//Dang
结构顾问:Ace Technocrats Pvt. Ltd.
土木工程承包商:Blueladder Ventures
家具供应商:Beruru, Chesters
主持建筑师:Akshay Heranjal, Nishita Bhatia
首席景观设计师:Aditi Pai
专案团队:Arpita Pai, Jinan Fuloonah, Rajvi Shah, Anareen Reynolds, Aziz Rajani, Bansaree Mody, Jaikumar V, Sujith Kamath
专案总监:Khilesh Surana
马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 (MAHE) 副校长:Prof. (Dr) Madhu Veeraraghavan
永续发展中心主任:Ishwar Haritas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

印度 TAPMI 永续发展中心设计!
拓者推荐
  • 【郑州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郑州站】丨风水布局与设计课
  • 【郑州站】抖音/小红书,获客实操课
  • 25年全新家装各空间动态图库
  • 2025最新款CAD设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