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外民宿坐落于云南省澄江市抚仙湖畔的洋潦营村边缘,东侧毗邻广阔的荷花田,西侧则与村落建筑肌理自然融合,屋顶视野开阔,可远眺抚仙湖的碧波与周边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这片悠闲的田园风光中,时间仿佛也悄然放缓。 ![]() 民宿的原始建筑为早期沿湖村落村民自建回迁房,结构为红砖砌体结构,位于联排建筑的端部单元,共4.5层。整体布局较为局促,二层以上为砌体(砖混)结构,意味着墙体不可拆除与移动,这也为我们的改造设计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 我们的业主是两位澄江本地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工作后又回到家乡,希望通过成本可控的改造设计将传统农宅转型为民宿,既能保留家乡的质朴气息,又赋予其多元的功能与舒适体验,打造一处具有现代性的精神栖息地。 在整体设计中,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建筑结构,在不拆除的条件下,探索乡村农宅如何以更“节约”的方式实现更新。通过轻量构建内部空间体验,我们将抚仙湖天然无雕饰的景观引入居住空间,让客人在室内外都能感受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生。我们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实现了农村民宅到民宿功能的转型,更赋予了建筑新的生命力,使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的载体。 ![]() ![]() 民宿入口 基于对村内空间布局的观察与分析,尽管转角院落并不在本次改造范围之内,我们仍坚持针对不同人群和使用需求,重新规划了室外景观杂院的空间布局,并通过折叠窗的设计巧妙连接了室内外的视线与活动。村内的老人、孩童、民宿主人与客人,乃至过往的游人,都能在这个小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空间。 作为村内公共空间之一,院落的设计不仅弱化了建筑与环境的边界感,还让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周边村落肌理,将室内空间悄然延伸至外部环境之中,形成一种内外交融、充满活力的空间体验。 ![]() ![]() 景观庭院布局 ![]() 开启大堂上悬窗 入口空间的营造充分利用了原始建筑已有的二层出挑结构,形成入口前导区域的休息平台。这里即是客人等候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饮茶休憩、观赏荷塘的静谧角落。入口空间通过平台、接待区和内部空间的递进式序列设计,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体验,引导客人逐步进入内部区域。 ![]() 入口处接待平台入口处接待平台入口处接待平台入口处接待平台 ![]() 多功能接待岛台与大堂休闲空间 大堂则以线性吧台为核心,不仅承担了主要的接待功能,还融合了咖啡制作与调酒功能,既紧凑高效又充满亲切感,有效拉近了主与客之间的距离。休息区的组合家具与飘窗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灵活多变的休闲空间,能够容纳各种活动需求。大堂公共空间整体视野通透,光线明亮,室内外通过简洁的设计语言保持轻盈的互动。 餐厅与多功能岛台 大堂休闲空间 楼梯作为建筑中唯一的交通空间,我们在保留原始清水混凝土楼梯面的基础上,采用了超薄的白色金属护栏板设计,既凸显了楼梯结构的竖向秩序与连续性,又多了一份简约的现代感。我们还在楼梯间顶部增设了采光天井,自然光在一天之中以不同角度洒入,形成动态的光影效果,为楼梯间增添了灵动与诗意。 内部楼梯空间 光线洒在白色楼梯护栏 客房均分布于二层及以上,在不变动原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我们针对不同朝向进行了差异化设计。面朝荷塘的东向房间通过加大窗面,打造景观落地窗,使客房的视野直接与荷塘相连,将自然景致引入室内;而面向村内景观的西向房间则采用了矩阵式方窗设计,既过滤了杂乱的背景,又调整了视线角度,形成了过渡型的景观层次。尽管房间面积紧凑,通过高效的功能分区,每个房间都配备了观景和休闲区域,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让客人在有限的空间内也能享受到舒适和惬意。 东向观景房间 客房布局的层次变化 客房内观景阳台 建筑外立面采用了三种不同材质:入口区域采用深灰色火山岩面饰,上部墙面改用齿条混凝土涂料,与主体白色外墙的质感涂料形成颜色和体感的对比。不同的材质应用不仅划分了建筑体量,还突出了入口的视觉焦点,增加建筑的层次感。 外立面材质对比 入口处深灰色火山岩板与齿条混凝土涂料 白色主体部分通过弧形的设计,整合了原本暴露的管线,使整体造型更流畅。天台利用原本的退台式组织,营造出多种观景露台,为客人提供了户外活动空间。顶层新增的360度观景台,是俯瞰周围景观的最佳视角,也是建筑的标志性之一。 弧形外墙主体 顶层360度观景天台 观景天台景观 在民宿的整体改造策略上,我们遵循了砌体承重墙不可移位的原则,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与稳定。设计采取了克制而高效的空间干预策略与精准的材质选择,通过多样化的房型和活动空间的规划,以及将大堂接待处、咖啡区与酒吧功能融为一体,灵活应对民宿运营中的各种场景与功能需求。我们的设计手法与民宿——营造轻松氛围、提供人性化服务——运营理念相辅相成,吸引了众多与店主有着相似经历、仍在都市打拼的年轻群体。他们来到这个隐匿的村落,在精心设计的空间中寻找片刻宁静。 外立面与景观庭院 在造价控制方面,我们采用了“重点投入”与“常规工艺”相结合的策略:深灰色入口体量锚定建筑基调,凸显视觉重点,白色主体墙面与荷塘景致相互映衬。窗洞系统的重构以轻巧的手法优化了采光与通风,成为连接室内外空间的视觉媒介。此外,我们对公共区域景观庭院的整修,为村落闲置空间的改造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示范性模板。这一系列策略不仅实现了功能与美学的平衡,也为乡村农宅的改造提供了低成本、可持续的实践路径。 入口转角休闲座椅区域 四层露台空间 一层平面图 二、三层平面图 四、五层平面图 项目名称:之外民宿 项目类型:乡村农宅改造 项目地点:澄江,云南 设计单位:素造建筑 设计团队:董文、张雷、周子皓、杜杰、郭旌、赵胜超、杨宇航、郭恒瑞、周宇佳、李睿杰、张雯、王慧涵、程春杨、管宇燕 学术顾问:周凌 项目时间:2023年8月31日—2024年7月20日 用地面积:263平方米 建筑面积:628平方米 建筑结构:砌体(砖混)结构 外立面材料:深灰色火山岩板、齿条混凝土涂料、质感涂料 摄影:张雷 |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