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理论知识

2011-6-13/ 图像资料下载/ 设计理论/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配合。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环境整体和建筑功能意识薄弱
) h8 Y1 F0 b$ Q6 u! t2 b( I
' i% H8 Z1 S$ i7 s/ c# f$ n对所设计室内空间内外环境的特点,对所在建筑的使用功能、类型性格考虑不够,容易把室内设计孤立地、封闭地对待。2 F' w3 X* H( V9 j4 k+ h

  G/ ~; l2 s. h- r6 O# L2、对大量性、生产性建筑的室内设计有所忽视# [: b: I, l- t: Q- F. ~& \) E
5 R0 b) ^- r. @( x2 _/ t* U& f' E) w5 ^
当前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对旅游宾馆、大型商场、高级餐厅等的室内设计比较重视,相对地对涉及大多数人使用的大量性建筑如学校、幼儿园、诊所、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等的室内设计重视研究不够,对职工集体宿舍、大量性住宅以及各类生产性建筑的室内设计也有所忽视。* s# k$ E5 Z9 m' `9 G
5 Q2 r3 B' {4 v- [
3、对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问题注意不够
: X2 J7 K9 ^9 i# A. B0 u( x* X4 h6 F: S( o; E4 X! S' p
现代室内设计与结构、构造、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技术因素结合非常紧密,科技的含量日益增高,设计者除了应有必要的建筑艺术修养外,还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现代建筑装修的技术与工艺等有关内容;同时,应加强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中有关法规的完善与执行,如工程项目管理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以及消防、卫生防疫、环保、工程监理、设计定额指标等各项有关法规和规定的实施。+ D; Z, n' Q: k$ L! f$ a* u) D. D* b6 u

7 y1 n& R  p  |6 [+ f% k4、应增强室内设计的创新精神
! B) g8 |0 g9 l( C" S: H7 E5 Z+ B& u9 F& \
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性格的“套用”,现代室内设计理应倡导结合时代精神的创新。+ y, x0 N7 y8 h/ l
& m% X0 o, K& d3 E& ]
本世纪末,是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产、生活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须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安全、健康、适用、美观、能满足现代室内综合要求、具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到理论认真学习、钻研和探索这一新兴学科中的规律性和许多问题进行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
! O' ]5 Z0 u4 _, ~- |8 j( Z  A- x. o. d# K1 \: ~- t  _
现代室内设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为人们创造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使人们感到生活在其中,受到关怀和尊重;一经确定的室内空间环境,同样也能启发、引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活动于其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4 Q* W. W! T7 }! ?- Z8 B1 Y' r' b
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我们必须了解室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并知道现代室内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7 t- N5 M; u' ^6 X0 K: d# o5 D; V0 P! u  Y. {# Z# i/ i; I( Z$ i
室内设计的依据 0 `! b" a# Z, R

% M- @  D% d* l( L$ @$ k* b室内设计既然是作为环境设计系列中的一“环”,因此室内设计事先必须对所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结构构成、设施设备等情况充分掌握,进而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室外环境等也有所了解。
" i' H5 J7 D4 z( Z4 }" H- Q: u. m$ |: H5 P6 K+ p
具体地说,室内设计主要有以下各项依据:
; Q/ S: k# D1 G4 s2 C/ J  Q. c) L* t. k/ u! @
一、人体尺度以及人们在室内停留、活动、交往、通行时的空间范围1 B* N0 k' d6 o5 \
首先是人体的尺度和动作域所需的尺寸和空间范围,人们交往时符合心理要求的人际距离,以及人们在室内通行时,各处有形无形的通道宽度。
& o$ E  C3 N0 C) p3 q" E) A; l: o: X& o( o6 I* g
人体的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是我们确定室内诸如门扇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其相间距离,以及楼梯平台、室内净高等的最小高度的基本依据。涉及到人们在不同性质的室内空间内,从人们的心理感受考虑,还要顾及满足人们心理感受需求的最佳空间范围。 9 `! i' @4 F7 ?: E- \

5 _* n  ^% J  @, R" ~0 }从上述的依据因素,可以归纳为:
* T* K, U  n& F- V4 g' o" U8 `1、静态尺度;
9 h$ ~5 U% T& R* B2、动态活动范围;
2 w5 t$ u& D9 w; U$ A+ U3、心理需求范围。
/ e! M) Q; z" q: m二、家具、灯具、设备、陈设等尺寸,以及使用、安置它们时所需的空间范围  }+ ~8 `5 e7 w! W  o
) w& E# P; Q9 A: h! M
室内空间里,除了人的活动外,主要占有空间的内含物即是家具、灯具、设备。
" \5 i# p3 R& g) |: q8 U' s. F# \$ q% k& R1 i8 U
对于灯具、空调设备、卫生洁具等,除了有本身的尺寸以及使用、安置时必须的空间范围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设备、设施,由于在建筑物的土建设计与施工时,对管网布线等都已有一整体布置,室内设计时应尽可能在它们的接口处予以连接、协调。诚然,对于出风口、灯具位置等从室内使用合理和造型等要求,适当在接口上作些调整也是允许的。& O8 E2 ]" {9 J, @& w: }1 p

8 @/ t$ T8 k; u9 |5 u! N三、室内空间的结构构成、构件尺寸,设施管线等的尺寸和制约条件
" x' ^! K5 g1 w/ w室内空间的结构体系、柱网的开间间距、楼面的板厚梁高、风管的断面尺寸以及水电管线的走向和铺设要求等,都是组织室内空间时必须考虑的。有些设施内容,如风管的断面尺寸,水管的走向等,在与有关工种的协调下可作调整,但仍然是必要的依据条件和制约因素。例如集中空调的风管通常在板底下设置,计算机房的各种电缆管线常铺设在架空地板内,室内空间的竖向尺寸,就必须考虑这些因素。1 A! p2 I  c& ^

) Z" q" N% ^  v+ w; |四、符合设计环境要求、可供选用的装饰材料和可行的施工工艺" u$ S+ b' R( v8 t- s

7 N8 H% R/ ]3 U# R. ]5 \0 Z由设计设想变成现实,必须动用可供选用的地面、墙面、顶棚等各个界面的装饰材料,采用现实可行的施工工艺,这些依据条件必须在设计开始时就考虑到,以保证设计图的实施。& F5 O# R$ L; p, D' T# M8 R/ m

: _  a4 _3 }7 ~: J7 t* P6 V五、业已确定的投资限额和建设标准,以及设计任务要求的工程施工期限4 q; f3 ?! ?7 }6 r& w% X2 H) m0 @

! L# q4 }/ g1 d" s: P& e' L具体而又明确的经济和时间概念,是一切现代设计工程的重要前提。
5 @- L0 k" u2 A" U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同样一个旅馆的大堂,相对而言,不同方案的土建单方造价比较接近,而不同建设标准的室内装修,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十多倍。例如一般社会旅馆大堂的室内装修费用单方造价1000元左右足够,而五星级旅馆大堂的单方造价可以高达8000~10000元。可见对室内设计来说,投资限额与建设标准是室内设计必要的依据因素。同时,不同的工程施工期限,将导致室内设计中不同的装饰材料安装工艺以及界面设计处理手法。
9 G  V9 N/ F: z$ H7 I$ s; X
( U! v9 T* ~! B9 ]正如第二章第三节,有关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中已经明确,在工程设计时,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以及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也都是室内设计的依据文件。此外,原有建筑物的建筑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总体构思也是室内设计时重要的设计依据因素。9 P+ J/ N; N$ O3 J& q0 Z/ c/ p8 w$ K
4 J# p+ T4 O/ X
室内设计的要求) X8 t& i6 j  o# f0 H4 P
& q) ~6 N+ h9 T' H) a8 H( W3 L
室内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各项:+ U& Z, G4 n6 k1 k& a
1、具有使用合理的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室内声、光、热效应,以满足室内环境物质功能的需要;% c8 {6 Q( e1 f2 j/ N) h
2、具有造型优美的空间构成和界面处理,宜人的光、色和材质配置,符合建筑物性格的环境气氛,以满足室内环境精神功能的需要;
3 J' Y! G3 ]5 x' k3、采用合理的装修构造和技术措施,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和设施设备,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0 K4 z9 B9 x0 e9 E
4、符合安全疏散、防火、卫生等设计规范,遵守与设计任务相适应的有关定额标准;
, c& ~  I7 k7 v# b3 h) J5、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具有适应调整室内功能、更新装饰材料和设备的可能性;
3 ~0 C6 o' ^4 X" H6、联系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室内环境的节能、节材、防止污染,并注意充分利用和节省室内空间。
8 A+ P+ e8 R2 Z6 }2 I0 t# \0 A. H从上述室内设计的依据条件和设计要求的内容来看,相应地也对室内设计师应具有的知识和素养提出要求,或者说,应该按下述各项要求的方向,去努力提高自己。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方面:
$ O! }! M: ^0 E: D: f1、建筑单位设计和环境总体设计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建筑单体功能分析、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形体设计的必要知识,具有对总体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理解和素养;
4 R0 T/ ]1 d* @  h2 l5 A2、具有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建筑结构与构造、施工技术等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 _8 ^6 ~. F5 S3 J" ~9 T  N$ \
3、具有对声、光、热等建筑物理、风、光、电等建筑设备的必备知识;
- p4 t) x3 J+ s4 A4、对一些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具有必要的知识和了解;5 y- u$ N5 N' ^: e' C+ s
5、具有较好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表达能力,对历史传统、人文民俗、乡土风情等有一定的了解;! p  L& h2 o' z. \5 C2 O
6、熟悉有关建筑和室内设计的规章和法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e/ `: x$ F9 X0 Z. u* C
  _* v' o8 S0 k& c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B0 ~) m3 b8 u: m+ n; Y/ P

) h; W# ^" f! ]5 `1 e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a" X- o% h( S' f6 }

* l0 m( k: u4 n+ O* {, H人体工程学(Human . ?/ Y/ ]1 N# Z, c( y& |/ U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b: f& [3 t% m4 ]4 Z3 T9 x
: n' e# i6 _6 Q) Y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 i/ c$ [# q7 o5 y. ]9 z0 L$ j% l, R) m  o- x2 x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 B6 f4 y7 {. Y. [1 r6 P$ Q; O
6 f: B1 d5 L& V& o9 A2 h  i3 n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 f. q$ \* K/ l5 o
7 s' C& z* s4 J6 Z( p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b0 m$ L( a. E$ o
) H  p; p1 W% y) b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5 E, }, O8 g& W! n
) g( Y! O2 @0 W! t8 f第二节 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1 ]* {5 f  N9 ~; w: ~一、人体基础数据
0 r% x) I: M4 K) o  k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4 O* s" T& I8 N* @* A8 [
1、人体构造4 U* |0 l$ P. ^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 _5 s' G5 c- L( I- S; k2、人体尺度9 S& h( o$ n( I- K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6 e, Y! C: b# h
3、人体动作域
* s0 c: `* h" M. V/ k  ^: T: M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 S. d+ n# k6 O4 j- p- M# u
6 P/ b2 _; Y/ u, v3 i5 \  {# p6 ~' w' x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 p" ~6 j$ R. A: ]0 m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构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 @/ ^4 u9 k9 v! P
二、人体生理计测+ s/ c# U4 _. H, n- p8 o0 \) v

% @: x1 o/ M' s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0 E0 G( Z$ A( P6 g6 ~( o/ C9 S6 i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z+ [# }6 K* \5 j
1、肌电图方法
1 F& N. o: ^  [1 F  z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G. O/ D$ F( N; t
2、能量代谢率方法7 f0 t4 y4 n2 w) x) q. y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 j# y/ U, B3 c$ y1 o5 g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g* P# A3 u& `1 ?0 ]/ }
能量代谢率(RMR)=—————————————  N% a5 I6 A3 e. c: F
基础代谢率耗量 4 o3 U. r7 q) q! P  ^, [/ S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T+ l6 j5 z$ j& X. Y2 J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0 _' L; y& b% s- p5 K4 E( b/ ?
三、人体心理计测2 b: O" w5 I- s6 a+ }1 H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7 N  V) `1 X; ~. N- d0 e) ~'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F5 K& t8 B: `7 y' j% S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6 m! S0 C) `4 s0 P& Y, z( L' D
2、尺度法4 n/ L  F  f* I- V" f7 `- k. Q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 r( i: g8 w% x0 `: S7 [: t* F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l; ]8 v1 j# @& @
第三节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3 C: J' p$ F8 V! ^( E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 ]! @4 ]% B" ~9 }6 V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t. D& f- H! Z- |- k
" }& q) L4 q0 ?% _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 \4 L5 r0 K( E  U  V6 L8 K7 u

) @4 O, b! J# V4 C7 L'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5 Q3 e8 X7 a8 v/ @0 F; A7 E( P0 O/ }- u. t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 d; D$ X' P  e3 h: H% U3 T
  {& G: w  }  f- ~: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3 J* F: q# A& h8 P0 F5 T: E( G9 B# z" j+ f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I- ^* s/ {, b8 T, c
! x( J3 H2 f5 B: ?/ \7 y' ?7 Q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 d8 X% d: S0 K4 c5 F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T+ F/ V9 e( \6 o. \5 _7 ]! y2 f
第四节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 {, m5 B/ w2 m0 a( p* [2 c. B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 H+ L( |0 x8 o; _( O8 e( q) I* X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 J' J7 B, l+ h一、含义
- Y- I1 i% ~5 W4 W5 H! b; ^5 T4 a5 q7 A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7 \4 K7 }! h) p  v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 |6 a6 h# B5 h0 l8 t2 O%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 H0 ^; K2 M2 C( _# ^2 A. {# G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 i1 ]2 b+ S3 \: n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1 L% b  a6 h$ k& r! R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8 Q6 j* d4 n: v5 Y  k) j+ M! [3 m2 {7 ^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M- L" b, c% w" W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1 E) q9 S( Q( d& ~4 P( i8 w; R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v7 V; N9 Z+ a# V9 O/ H7 d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6 V8 p% {' V0 n, i+ x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 o! r8 h4 P8 u5 r( s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 T' o" q% c  W# m9 q$ m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 A5 n; O# R; H( o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 V( o: L; f$ Z. u( Z- I# G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B6 V, {( F( o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7 e! b  H+ q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 U& B! @6 P7 Z' J, {# ~5 j+ v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 \! _6 t% q9 F& l6 Y! Z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5 P6 N- y. a3 h6 S1 S$ i8 z2 Z$ ~
3、依托的安全感
( D. d) o! P+ L9 C. s$ G+ s* M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 物体。2 u  V: |* l% D  L" f9 f5 e% e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 E2 D; p9 Z6 m$ R' u$ u* o2 @+ W0 b

) R5 [/ [$ f, v1 [, a4、从众与趋光心理
( w9 \" h# ]  E3 D. N. L% T4 a. z2 v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 G0 x2 n0 p1 z. p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 T& M' U2 L/ y; Q9 b+ V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v* f, z% `; _( j; A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 k  k( j6 \  D# g$ c8 j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8 I, P9 r0 s  K8 X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 D+ R9 j5 {; L; z& S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0 w+ R% H& z. Y5 o+ E' h& N, M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8 ?( f. w9 P+ i0 s& L: M/ h

* ]/ ~' V9 D( T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 {5 N% E: [' z; q( v- C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 M% j7 Q7 D3 V9 P" X2 {- n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X5 g. S) r5 L3 |* T% N1 N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适当地动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意义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
标签: 室内设计
精华推荐
换一换

发表评论21

室内设计理论知识
拓者推荐
  • 2025拓者年费+案例Vip会员说明!
  • 【杭州站】户型优化总监内训课
  • 【杭州站】三平台获客实操训练营
  • 【杭州站】风水布局与设计必修课
  • 【杭州站】全案设计&落地管理
  • 唐忠汉-阳光城象屿登云湖别墅
  • CCD-蓝城·七星潮鸣800户型
  • 唐忠汉-阳光城象屿·登云湖
  • 琚宾设计-绿城凤栖逸庐
  • 【 2025最新款CAD设计图库 】
  • 盘石-万华.成都B2地块项目
  • 大森-绿城西安锦海棠样板间方案
  • 维几-杭州绿城润百合生活馆
  • 25年家装各空间动态图
  • 上海保利世博天悦顶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