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3,你呢?》 转载须注名出处:易百装饰连锁企业品牌创始人 作者:冯易进 新浪微博@冯易进 微信公众号ekin100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个社会需要那么多大师?为什么需要那么多艺术家?当看到《1942》为了有饭吃,可以用一袋小米而卖掉自己女儿的时候,将这样的事情微缩到我们设计行业,再问一次:“为什么我们的社会需要那么多大师?”为什么不能有做设计这门生意的人?我想说些真话,我会慢慢发表,先发一篇之前的文章吧,在33岁的时候,我突然才猛然醒悟…… 我80年出生,厚着脸皮凑上了80后这么个时髦的词汇。占了便宜,也卖了乖。非常感性的一个晚上,我决定写一篇和设计无关的文章,于是,我写了《今年我33》。什么意思?因为和生活有关,和阅历有关,和情感有关的文章,一定可以影响设计,我认为设计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感悟出来的,由内而外的感受去抒发不同阶段的心得,然后传达到自己的作品里和经营上。 很有意思的是,打小时候,我总看不起30岁之后的人,因为看不起他们老,结果,我也沦落到33了。恰恰这个时候会猛然的担忧,不是担心自己的年龄,而是作为。33,来到这个世界,已经1万2千多天,我似乎已经很幸运的度过真正意义上的三分之二的时光,我突然希望要好好珍惜剩下三分之一的奋斗机会。 之前,我很不服气,特别对于90年代成立的公司,我会认为自己如果在那个时候开公司,我一定混的比他们好,因为那时候市场太好做了,甚至也可以上市。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现在看见比我们还晚出道的朋友们在艰难的坚持,对比现在的市场,我又是幸运的了。 记得在多年前,我写了设计师一生有7个机会。最早的第一个机会是18岁,那时候太年轻不懂得珍惜。最后一个机会在50岁,也已经很难把握了。中间30之前有4个机会,30岁到40岁之间只有1个最好的机会。 现在我总结自己的33岁,对于年龄是这样认为:20岁左右不怕苦,30岁之后可吃甜;25之前一定要多学,30岁之后要将积累的专注做;25岁之前做加法,30岁之后要做减法;30岁之前求经验,30岁之后求发展。我是按照这样的人生逻辑在这样的时间段里干的。 写这篇观点也是提醒自己,我33岁了,在每个阶段人都会有惰性和自满。从前我总认为自己个人能力很强,什么事情都能摆平,也很会工作很会拼命。现在我更懂得,不是自己牛逼就是成功,而是让身边和你一起奋斗的人因为你而感觉到牛逼,那才是真的牛。所以,我一定要带好团队,把他们培养好,让他们成长和成功起来,那才是33岁之后真正要干的事情。 我不想死了以后,只剩下一堆灰,然后飘落在海上,一阵风吹过,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任何足迹。为此,我真希望现在可以奋不顾身的去实现毕生能实现的一切梦想,也希望所有真正关爱我的人,会支持和理解我,我将会为那些曾经帮助我的人,在我人生告别会上,深深的烙下一个回忆和精神。 |
顶